【中國最大基督教堂在那】温州柳市基督教堂 |杭州崇一堂 |中國最大的教堂 |

石室聖心大教堂(法語:Cathédrale du Sacré-cœur de Jésus,英語:Sacred Heart Cathedral)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一德路,是天主教廣州總教區其中一間教堂。教堂建於1863年,落成於1888年,歷時25年。於教堂全部牆壁和柱子是花崗岩石砌造,所以稱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58年,兩廣地區教務澳門教區獨立出來,交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接管,成立粵桂監牧區,該會法籍會士明稽章(Philippe François Zéphirin Guillemin)獲教廷委任為首任宗座監牧。明稽章本人於1848年10月來粵傳教,當時他已有要廣州建立一間教堂設想。鹹豐元年(1851年)當時兩廣部堂旁邊購置房產,並建立了一間小教堂。鹹豐三年(1853年)開始廣東地方當局談判建造教堂有關事宜,但當時談判並順利。其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城,新城內靠近珠江兩廣總督部堂摧毀,當時兩廣總督葉名琛被俘。

戰後明稽章清廷籤《北京條約》中第六款“傳教士可各省租買田地建造天主教堂”規定,要求廣東地方當局歸以前充公教堂屋宇,用作教堂用地。廣州當局最初提議了幾塊城外土地,明稽章拒絕,他原來教堂位於城內,要求城內土地作為補償。當時駐紮廣州法國海軍總兵艾梅·庫普旺(法語:Aimé Coupvent-Desbois)軍事支持下,逼使兩廣總督勞崇光於1861年1月25日簽訂合約,兩廣總督行署基址,租巴黎外方傳教會興建天主堂,面積42畝6分6釐,每畝租金1,500文錢,1863年3月增租地17畝6分9釐。自此教堂為中心,北至大新路,南至賣麻街,東至白米巷,西至玉子巷區域,建立起兒院、育嬰院、聖心書院、明德女子中學、日小學、聖方濟各小修院和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附屬設施,形成教徒羣集區和華南天主教傳教中心。

明稽章1858年回法國覲見法皇拿破崙三世,他陳述英美兩國廣州勢力發展,引起拿破崙三世法國廣州影響力遜色於他國憂慮,明稽章借勢建言利用建立教堂和傳教來擴大法國在華影響力,彌補貿易上劣勢,拿破崙三世許諾個人資助五十萬法郎,同時章法國天主教徒募集捐款。而法蘭西第二帝國倒台後,法國議會1873年7月以491票贊成、100票票數批准,撥付七萬五千法郎完成教堂建設。

教堂地基部分1861年6月28日耶穌聖心節當日開工,1863年完成,同年12月8日聖母無原罪日舉行盛大奠基儀式,周邊街道裝飾,吸引了大批民眾圍觀。兩廣總督乘坐八人大轎到場,一眾文官、300名八旗官兵,傳教士和20名神父,以及歐洲各國所有駐粵領事和高級官員出席。奠基儀式上,當時法國駐廣州領事李天嘉(Gilbert de Trenqualye)和明稽章主教致辭。取自耶路撒冷一塊石頭和取自羅馬一千克泥土放置於兩塊奠基石之下,以示基督教創立於東方耶路撒冷,而興起於西方之羅馬意,兩塊奠基石上刻有“Jerusalem 1863”和“Roma 1863”字樣。

教堂建造遭遇阻力,興建教堂及附屬建築需要徵大量民房土地以外,歷經兩次鴉片戰爭後,當時社會氣氛是廣州民眾普遍排斥和敵視洋人。在建築本身方面,與十三行和沙面情況,教堂位置是位於城內,周圍一片民居包圍下突出,而教堂建築傳統中式建築風格和理念大異,其高聳兩座尖塔當時廣州民眾反感,認為會城市和周邊居民帶來厄運。教堂建設1869年中斷,當時兩廣總督接到朝廷指示禁止採石,面這種局面,主教明稽章直接與北京朝廷官員進行交涉,令問題得以解決。1884年,因為中法戰爭原因排外情緒漲,傳教士廣州撤出,而教堂遭到民眾洗劫。儘管構思建堂到籌集款項,到監督建設,明稽章是教堂計劃得以實現關鍵人物,但他本人無緣得見教堂完工。明稽章1879年9月教廷召回,此後未能重返中國,於1886年,即教堂建成前兩年,72歲高齡巴黎病逝。石室教堂接任主教邵斯(Augustin Chausse)主持下建造完成。

石室教堂是全球四座全石構哥德式教堂之一,建築面積2924平方米,東西32.85米,南北長77.17米,中殿屋頂28.2米,塔尖到地面高度52.76米[1],是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哥德式風格教堂,是中國石構建築。教堂主要建築師是來法國南錫Léon Vautrin(法語:Léon Vautrin)[2],主教明稽章法國洛林一帶看到過Léon Vautrin作品,Vautrin建築華他留下了印象,因此邀請他設計廣州教堂,並且Léon Vautrin建議和選擇下,他設計來南錫Charles Hyacinthe Humbert作進一步修改和細化,Humbert本人親赴中國指導教堂建設執行,而後面時間接替Humbert是另一位來自巴黎建築師Antoine Hermitte(英語:Achille-Antoine Hermitte)[3][註 1]。石室教堂是仿照巴黎第七區聖克羅蒂德教堂而建,而中殿和半圓形後殿內部是參照法國圖勒大教堂(英語:Toul Cathedral),整座教堂而言是屬於19世紀於歐洲歌德復興式風格。

於教堂全部使用花崗石建成,而廣州並不出產花崗石,教堂盡了當時香港九龍牛頭角及茶果嶺開採出來麻石[4]。這些石用帆船運至廣州,人工打鑿,吊裝,粘合。建造過程經歷,最初兩位法國建築工程師指揮,於本地工人語言,加上中國人沒有建造哥德式教堂經驗,工程開展數年,壘起幾尺石塊,兩位法國建築師因水土不服,開工兩年後提前回國,後來得一位到工地探望同鄉廣東揭陽縣坪上鎮尖田村南門(一説揭陽縣河婆鎮[5])建築工人(石匠)蔡孝留下擔任總管工,前後歷時25年,1888年完成。[6]單單是開採用石,已用了8年[4]。於教堂是花崗石建築,故又名“石室”。

石室聖心教堂正面是一對巍峨聳雙尖石塔,西側石塔裝置時鐘,而東側石塔原本安放五個法國運來銅響鐘,但其中一個1980年代初教堂神父送給了廣西梧州一座教堂(熔鑄),因此現在塔內只剩下四個銅鐘;教堂內有形肋骨叉拱形穹窿;合掌式花窗欞分佈正面門上和四周牆壁。教堂門窗紅、黃、藍、七彩玻璃鑲嵌,既避免了室外強光射入,使室內光線保持着,形成慈祥、宗教氣氛。高處俯瞰整座教堂,會發現其像一個平放拉丁十字架。教堂門外石階梯是七級,後來於多年積土和地面抬高,現在只看到五級階梯。

教堂為中心,周邊區域原本建有包括教會學校、兒院、修院內附屬建築羣,多年拆毀和佔用,屬於教會土地面積減少,現存歷史建築只剩下教堂本身、背面主教府和東西兩邊的頤鐸堂,同時附近區域興建了大量高層建築,對教堂和街區歷史風貌造成負面影響。

抗日戰爭期間,廣州遭受日軍襲,其中一架日機撞上塔尖避雷針,撞教堂前滄海茶樓,後爆炸,堂內彩色玻璃損失過半,西塔時鐘震停;中華民國政府1949年撤出廣州時炸毀鄰近海珠橋,導致教堂玻璃絕大部分震壞;文化大革命期間,石室受到破壞,所有宗教油畫撕掉,剩下部份彩色玻璃和花窗打碎,樓頂獅頭排水口全用鐵鎚打碎,所有經書和講道用有跪板長椅堆成小山教堂裡焚燒掉,石壁石柱部份燒至爆裂,雖數次修復但見燒焦痕蹟。文革期間,石室成為倉庫和垃圾處理場。

石室門前一德路段馬路,原稱聖心路,路長58米,18米。文革時期,廣州市內諸多地名當局修改,聖心路於1966年改為「勞動路」,寓意不靠救世主,靠勞動人民自己意,有復名。現今廣州市政府將石室聖心大教堂區域規劃體現本地文化“城市客廳”,促進旅遊業發展和城市品質提升,但於此區域毗鄰一德路的鹹魚乾貨、玩具批發市場,人流密集,無牌五類車亂行停,整體衞生環境髒,發揮城市名片作用。

延伸閱讀…

石室聖心大教堂

中國最大的教堂-杭州崇一堂

  近年國內信徒增加,教堂興建需求相應增加。這種增加但是教堂上增加,而教堂興建面積和座位要增加。多年浙江温州門堂;而去年有深圳堂是有三千多座位教堂。最近知杭州市有基督教崇一堂,現正興一建中國禮拜堂,該堂新址位於杭州市風起路東延伸段南側;新塘路東側;慶春東路延伸段北側,總面積為一萬二千四百八十平方米,教堂面積佔三千七百五十平方米。新堂設計,是一座扇形會幕式建築(見上圖),教堂屋頂是十字架,正門屋簷通到十字架是一條十字形光幕天窗,意即人人可靠著福音救恩通到耶穌基督那裡去。全堂建築有五千座位,而詩班座位有四百多,可見是一間巍峨教堂,預計明年春初落成。  這新建教堂是有歷史,於一八六六年十月有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牧師(見下圖),他二十日從上海前往杭州佈道,十一月二十八日購買到清泰街一幢房子,上層可供二十多位宣教士住宿,下層可作會、客廳、診所、飯廳、印刷所之用,這基督教崇一堂開基佈道,是戴德生牧師中國建立第一所內地教堂。

温州基督教堂多達1855座,3.2個村居有一座基督教堂,有自然村建立基督教堂。這個密度居全國第一,而且每年2.94%速度增長,因而温州是全國福音最興盛地區,譽為"中國耶路撒冷"。

基督教文化景觀主要是教堂建築,它是基督教文化。全世界基督教堂建築風格多羅馬式,天主教堂多哥特式,東正教堂多拜占庭式。樂清柳市基督教堂是2013年落成現代化大教堂,其建築風格帆船和白鴿基本元素,造型和空間佈局塑造宗教建築時代特徵,是中國目前基督教堂,成為中國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調研基地。

我們知道教堂是基督、天主教等教教徒舉行宗教儀式建築物,是上帝居所,以此來讚美上帝,祈求賜福天下眾生。人們這兒進行彌撒禮儀和祈禱。中國有哪些教堂呢?中國基督教堂有哪些呢?本文為大家盤點了中國5教堂,有聖索菲亞教堂、廣州聖心大教堂、佘山聖母大教堂,下面請看詳細介紹!中國教堂:

延伸閱讀…

中國最大的教堂——温州柳市基督教堂

中國最值得看的百年老教堂,每一座都是獨特的文化遺產

聖·索菲亞教堂,坐落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是一座始建於1907年拜占庭風格東正教教堂,哈爾濱標誌性建築。

聖·索菲亞教堂內部現作“哈爾濱市建築藝術博物館”使用。聖·索菲亞教堂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它是沙俄入侵東北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珍跡。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教堂,是國內哥特式建築和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這座教堂歷史上是清末兩總督府,1863年入侵英軍改建為教堂,教堂塔尖58.5米,氣勢,全身花崗巖打造。

它具有哥特式教堂所有構圖元素,既有早期建築風格彩色玻璃窗、透視門,具中、晚期建築風格雙鐘樓尖塔。教堂正面有一對巍峨聳雙尖石塔,石塔中間有四具法國運來銅鐘。堂內拱形穹窿、遍佈牆壁合掌式花窗欞,以及可以抵禦室外強光彩色玻璃窗,無一不是天主教教堂魅力元素。1996年公佈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佘山聖母大教堂位於松江區佘山上,因此得名,稱佘山天主教堂。包括中山教堂和山頂大堂兩座。中山教堂建於1894年,山頂大堂1925年奠基,1935年正式落成。山頂大堂設計者是葡萄牙籍耶穌會會士葉肇昌,建築具有羅馬過渡時代風格。

鐘樓38米,堂屋脊17米,東西長56米,處25處,可容納3000餘人。頂部圓穹上樹一銅鑄聖母託耶穌像。中山教堂建有聖母亭、聖心亭、若瑟亭”三聖亭”。中山教堂到山頂大堂間,建造有14處路像。